2018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下 金融行业广告降温

作者:中天 程宇 发布时间:2019-01-09 查看次数:2031次

 

 

       2018年,银行业延续了2017年的强监管,监管文件、罚单持续不断;这一年,商业银行设立子公司的步伐不断加快,纷纷设立资产系子公司与金融科技子公司;这一年,银行积极拓展多元业务,信用卡迎来新一轮爆发式扩张成零售创收利器;这一年,金融业扩大开发,外资银行市场准入、业务范围大幅放宽,各项监管审批提速明显,更多元的消费升级金融服务扑面而来……这一年银行业极不平凡。

 

       在中美贸易摩擦、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下滑等需求端风险影响下,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,金融行业受到波及,广告投放更趋谨慎。

 

       中天数据显示,2018年前11月金融行业在一线城市的户外广告投放有所降温,广告增长由同期的16%下降到-4%。从月投放走势看,2018年年初金融行业广告低开低走,从4月起广告走势一路平稳,11月随着岁末年初消费旺季的到来,广告投放开始上扬。

 

数据来源:CODC

 

       从细化的行业小类投放看,除银行服务和福利彩票外,其他各类广告均出现同比下滑走势,各大银行企业形象是金融行业广告投放的重点,2018年前11月投放量同比下滑17%。信用卡、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广告投放均不理想,同比下降13%和46%。

 

       受监管趋严的影响,互联网金融行业遭到重创。截至2018年11月底,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181家,已经连续有4个月没有新平台上线,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5245家。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渐入“寒冬”之际,却仍有大量巨头公司(包括聚美优品、新浪、网易等)入局互联网金融行业,他们主要将业务面瞄准了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。这些公司大举进入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,看准了消费金融巨大的发展空间,尤其是90后、00后消费人群的崛起,将为消费金融发展带来巨大空间。因此,消费金融有望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转型的重要方向。

 

  近三年(1-11月)金融行业各小类在一级市场的广告投放及增幅对比

  数据来源:CODC

 

       从各品类月投放趋势看,10、11月份是金融行业消费的旺季,银行企业形象广告投放活跃,借助旺季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。

 

       银行服务类的广告投放高峰主要集中在春节左右的1、2月份,中秋、国庆前夕的8、9月份,为节日消费提前预热。岁末年初也是信用卡消费旺季,各大银行分别借助双11、双12、圣诞、新年、春节等消费热点推出特色优惠活动,广告宣传力度加大。

 

 2018年1-11月一级市场金融行业TOP5小类月投放量对比

 

数据来源:CODC

 

       从品牌投放看,广发、汇丰、渤海、中国进出口、浦东发展银行注重品牌形象宣传,广告投放纷纷排名前五,而五大国有银行的品牌形象宣传相对偏弱。

 

       2018年移动支付已经被微信和支付宝两家占领,中国银联按奈不住了,开始大幅推广银联云闪付这一新支付方式,通过大量场景建设和市场培育,吸引更多的流量用户。

 

       银联云闪付在户外的广告投放强势,依托线下媒体的人流覆盖优势,利用实实在在的优惠信息吸引更多用户,大幅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和曝光度,其在银行服务类的广告投放中表现突出,成为最大“黑马”。两大国有银行工商和农业银行则排名其后,位列第二和第四位。

 

       在信用卡领域,随着无卡支付工具的应用,特别是以银联“云闪付”为代表的无卡支付工具的日趋完善,信用卡消费已经进入场景化应用时代。在户外广告宣传上,广发、上海农商、银联、招商、上海浦东表现强劲,排进前五。而五大国有银行中农工建交的信用卡广告投放低调,未进前五。

 

2018年1-11月一级市场金融行业主要类别TOP5品牌广告排名

 

数据来源:CODC